光明日報記者蘇雁光明日報通訊員姬尊雨李偉
面對螢幕,彷彿置身生物醫藥企業的生產車間,動動手指,就能模擬養液配製、藥品純化等製藥核心生產操作,系統還會對操作評估打分……這是近日發生在生物醫藥生產全流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的場景,依托這一實踐基地,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服務外包學院」)生物科技學院學生實踐有了新途徑。
「生醫生產標準嚴格,且實驗成本高、危險性、精密儀器價格昂貴,學生在企業實務有較大限制。」生技學院院長李瑞麗說,為提昇生物醫藥領域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生物科技學院建立了「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室+校外企業實習」的虛實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增添動能。
高職院校如何以數位轉型驅動教學模式變革與教育品質提升?該校教務處處長蔡炳育介紹,2023年,服務外包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數位校園建設試點院校名單,學校以「課程」和「教材」為抓手,瞄準專業群對接產業鏈,開發數位化教學資源,打造了一批國家級、省級標準開放課程,推動人才培養資訊化、智慧化和現代化。
教材是課堂教學改革與教育數位轉型的重要依賴。 2023年12月,服務外包學院首本數位教材《Linux網路作業系統專案式教學》出版。 「學生端能看示範影片、存取虛擬模擬資源;教師端能看到學生的勾畫痕跡和閱讀次數,方便調整教學策略。教材一經使用,就在系內掀起了線上學習熱潮!」資訊工程學院院長劉正介紹,數位教材採用專案教學與情境式教學的方法組織內容,既能拓展課程數位資源,又能倒逼教師提升數位科技使用水準。
數位化科技賦能教育教學成效明顯。在2024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網路系統管理賽項中,服務外包學院學生獲得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這是該校在該賽項上第10次獲得省賽一等獎。
面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與挑戰,如何縱深推動產教融合?該校數位藝術學院制定了《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方案》,將具有相關教學內容和技能學習的幾個專業整合為專業群建設,鍛造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與企業共建“雙師”計畫工作室,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
在2024「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科技創新大賽兒童復健技能賽項(孤獨症智慧評估與復健賽道)全國總決賽上,該校2023級學生徐樊的孤獨症診療輔助機器人項目獲得二等獎,該計畫利用數位化技術,為孤獨症兒童診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透過項目,學生不僅將數位科技應用於實踐,更學會瞭如何用科技服務於社會。這種能力和情懷將伴隨他們終生。」智慧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強說。
「學校數位轉型將致力於建立一個高效、靈活、開放的教學生態系統,推動數位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顧純青表示,未來,該校將進一步升級改造智能教育環境設施,賦能智慧教學;優化分層多元、跨界互選課程體系,推進課程內容的模組化設計,實現課程的靈活組合及個人化客製化;加強高水準、結構化教學團隊建設,推動教師掌握並應用新科技進行教學,賦能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閱讀原文:https://news.gmw.cn/2025-01/13/content_37793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