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23日電 當地時間6月21日晚(北京時間6月22日清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突然宣布,美軍轟炸機“已成功完成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的襲擊”。隨後,他就此次軍事行動發表講話稱,“伊朗關鍵的鈾濃縮設施已經被徹底摧毀”,并警告“伊朗現在必須求和,否則美國對伊朗的攻擊規模會更大”。
對此,《紐約時報》稱,特朗普此舉“正式將美國拖入中東的戰爭之中”。不過,伊朗表示,三處遭襲核設施已提前轉移核材料并疏散人員。國際機構和外國核監控機構也未監測到伊朗核設施遭“徹底摧毀”的明確證據。伊朗在遭襲後不久就對以色列境內目標發射新一輪彈道導彈,并表示“美國必須等待嚴厲的懲罰,伊朗將打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所有利益”。
對於美國公然打擊伊朗核設施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國際社會紛紛表示“震驚”并嚴厲譴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導致本已處於危險邊緣的地區局勢危險升級,并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直接威脅”。他強調:“軍事手段不是出路,唯一的前進方向是外交,唯一的希望是和平。”

2025年6月21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就襲擊伊朗核設施發表全國講話。央視新聞圖
“美國再次捲入中東戰爭”
21日晚,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軍轟炸機“已成功完成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的襲擊”。他特別提到,“炸彈主要投向福爾多”。之後他又發佈一張圖,圖上寫著:“福爾多已經不在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多家媒體隨後援引美國官員的消息稱,美軍B-2轟炸機參與了特朗普提及的對這三處伊朗核設施的襲擊行動。福克斯新聞網稱,美軍在對福爾多核設施的襲擊中投下了6枚巨型鑽地彈,并向其他核設施發射了約30枚“戰斧”導彈。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稱,伊朗有六處核設施,美國此次襲擊的三處核設施是伊朗核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福爾多和納坦茲是伊朗僅有的兩處鈾濃縮濃度達到60%的核設施,伊斯法罕也有一處用於鈾濃縮的設施。
其中,福爾多核設施位於地下約90米深處。西方媒體此前稱,只有美國重約3萬磅(約13.6噸)的GBU-57巨型鑽地炸彈,才有可能攻擊到深埋地下的福爾多核設施。
幾小時後,特朗普在白宮發表全國講話。他稱,美國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軍事打擊是“驚人的軍事成功”,“伊朗關鍵的鈾濃縮設施已經被徹底摧毀”。
他還威脅稱:“伊朗現在必須求和,否則美國對伊朗的攻擊規模會更大、也更容易……要麼求和,要麼伊朗會出現比過去8天更大的悲劇。”
“美國再次捲入中東戰爭。”《紐約時報》以此為題報道稱,特朗普此舉對於原本已擺脫中東地區無休止戰爭的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轉變,它“正式將美國帶入中東的戰爭之中”。
CNN22日稱,特朗普下令襲擊伊朗核設施,這個夜晚可能會被人們銘記為“中東永遠改變的時刻”。
報道稱,特朗普的豪賭可能會讓美國乃至世界走上災難性的道路。特朗普沒有向公眾或世界其他國家提供證據,證明他聲稱的“伊朗距離獲得核武器僅數周時間”;他也無法確切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在中東地區,“發動新的戰爭很容易,結束一場戰爭卻難得多”。

2025年6月22日美國空襲後,地球成像公司行星實驗室當天拍攝的福爾多核設施衛星圖像,顯示山脊留下數個孔洞。央視新聞圖
“伊朗將采取一切必要手段”
在遭到美國襲擊後,伊朗國家廣播公司隨即在報道中確認,伊朗這三處核設施遭到“敵方襲擊”。
不過,報道稱,這些核設施及其濃縮鈾庫存已提前轉移,人員已被疏散,核設施及周邊“沒有受到污染的跡象”。
報道援引伊朗國家核安全系統中心的聲明稱,在這幾處核設施被襲擊後,該中心立即對有關地區進行了調查評估,確認未發現任何放射性物質洩漏跡象。
據半島電視台報道,沙特核與輻射監管委員會22日表示,美軍襲擊伊朗核設施後,在沙特及海灣國家的環境中未檢測到任何放射性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當天也表示,未接到伊朗遭襲核設施周邊輻射水平昇高的報告。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22日發表講話稱,這一侵略行為充分說明,美國才是以色列針對伊朗實施敵對行動的主謀。他表示,如今正是拋開分歧、激活全民巨大潛力的時刻。伊朗人民已多次表明,為了捍衛祖國的領土與尊嚴,他們從不畏懼、從不退縮。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稱,美國當天對伊朗和平核設施的“野蠻軍事侵略”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基本原則和國際法,“美國應對此次危險襲擊的後果負責,伊朗將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來維護主權和人民的利益”。
襲擊發生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國必須等待嚴厲的懲罰”,并表示將打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所有利益”。
伊朗國家廣播公司稱,該地區的每一名美國公民和士兵都是“合法目標”。該媒體還播發了一張顯示中東地區美國基地的地圖,并稱:“你們開始了,我們來結束它。”
22日,在美軍襲擊伊朗核設施後,伊朗繼續對以色列進行襲擊,但截至本報發稿時,伊朗并未對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發動反擊。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以色列國防軍22日稱,伊朗當天對以色列發動新一輪導彈襲擊。報道稱,這是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後,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的首輪導彈襲擊。特拉維夫、海法均遭到襲擊,80多人在本輪襲擊中受傷。
美國也開始改變口風。22日上午,美國副總統萬斯、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美軍參聯會主席凱恩舉行新聞發佈會。
萬斯聲稱,美國并非輕率地采取行動,這“為重啟同伊朗的關係與對話提供了機會”。
赫格塞思也稱,這項任務是為了摧毀伊朗核計劃,“并非針對伊朗人民,也從來不是為了更迭伊朗政權”。
中國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鄒志強2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此次已觸碰了伊朗的“紅線”,可能會迎來一個他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美國想快速轟炸、快速退出,但接下來雙方會繼續對抗下去,甚至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也面臨危險。對於伊朗將如何回應美國的襲擊,鄒志強表示,伊朗當下也面臨重大抉擇。
“現在,等待開始了,伊朗將如何回應核設施遭到的襲擊?”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特朗普希望美國的襲擊能迫使伊朗在談判桌上做出更大讓步,但一個在以色列襲擊下都不願讓步的國家,在遭受美國轟炸後更不可能轉變態度。特朗普已經采取了行動,但事態從現在起將走向何方,已不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此次受到美國襲擊的伊朗三個重要核設施。央視新聞圖
將導致衝突“危險升級”
對於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聯合國以及多國領導人當天紛紛表示譴責,認為這將導致中東地區衝突“危險升級”。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2日表示,美國對伊朗動武讓他“深感震驚”。他稱:“這場衝突迅速失控的風險日益增加,將給平民、地區和全世界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應伊朗及中俄等多國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將於22日下午就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舉行緊急會議。
當天,智利、古巴、哥倫比亞、伊拉克、阿曼等眾多國家都對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表示譴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2日表示,中方強烈譴責美方襲擊伊朗,攻擊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管下的核設施。美方此舉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法,加劇中東緊張局勢。中方呼籲衝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盡快停火,保障平民安全,開啟對話談判。
俄羅斯外交部22日“強烈譴責”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空襲,稱其“嚴重違反國際法、《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并稱此次襲擊“將進一步破壞地區和全球安全”。
與此同時,英國首相斯塔默、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等美國盟友一邊要求伊朗“重返談判桌”,“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一邊聲稱“絕不允許伊朗發展核武器”。
對此,伊朗外長阿拉格齊2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上周,伊朗正與美國進行談判,以色列卻決定破壞這場外交努力;本周,伊朗與歐洲三國及歐盟代表展開會談,美國又決定扼殺這一外交進程。”“你們能得出什麼結論?英國和歐盟高級代表稱伊朗必須‘重返談判桌’。但伊朗從未離開,更未破壞談判,何來‘重返’一說?”他質問道。
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稱:“世界不能忘記,正是美國在外交談判過程中,背叛了外交原則。所有人都清楚地認識到,美國對伊朗發動了一場危險的戰爭。”

美國B2遠程轟炸機為6月21日襲擊伊朗的主力。央視新聞圖
學者:特朗普出手後恐將騎虎難下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國際事務教授托爾(Gerard Toal)認為,特朗普威脅打擊伊朗其他目標是要逼迫伊朗投降,但伊朗料不會屈服。
托爾告訴《聯合早報》:“我們從學術研究中了解到戰爭有兩大跡象。首先,遭受攻擊的民眾往往會團結起來支持自己的國家。其次,進攻方容易受到不切實際的戰爭樂觀主義和傲慢情緒所影響。”
由於預見到伊朗不會屈服,托爾認為,特朗普對美軍介入戰爭可換來和平的樂觀評估很可能落空;而伊朗的挑釁所帶來的尷尬和羞辱又叫特朗普騎虎難下,為了鞏固自己脆弱的“偉大感”,他不得不繼續打下去。
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特朗普政府周六通過外交途徑與伊朗取得聯繫,稱此次襲擊完全在美國的計劃內,但目的并不是要改變伊朗政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希望下令對伊朗三個核設施發動襲擊,能促使德黑蘭重回談判桌。特朗普目前其實并不打算對伊朗趕盡殺絕,更多是為了向伊朗領導人施壓,要德黑蘭同意結束這場戰爭。
中東局勢下一步取決於伊朗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國際事務教授托爾分析說,美國捲入以伊衝突,無疑使中東乃至更廣泛地區的安全局勢愈發嚴峻。“伊朗很可能會窮盡一切手段進行報復,比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擾亂全球能源市場,并通過伊拉克等地的代理部隊襲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伊朗甚至可能攻擊美國在這個地區的盟友。”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比拉哈里(Bilahari Kausikan)認為,這將是一段危險時期,因為伊朗為了制止現有政權走向滅亡,情急之下很可能發動一系列針對美國、以色列乃至海灣國家資產的恐怖行動,試圖證明伊朗政權毫不軟弱。
不過比拉哈里不認為衝突會蔓延失控,外溢至更大範圍。他在臉書發文說:“這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是一場地區內的衝突,因為伊朗除了俄羅斯和中國之外,并沒有其他重要的外部夥伴;俄羅斯如今受困於烏克蘭戰局,中國則更多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參與者,并非戰略參與者。”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美國項目副研究員曾憲安受訪時說,現在球似乎在伊朗這邊。“美國的下一步行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伊朗的反應。雖然華盛頓不太可能派遣地面部隊參與攻打伊朗的行動,但如果伊朗襲擊美國在中東的基地,我不排除進一步打擊的可能性。”
不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伊朗問題專家納賽爾(Vali Nasr)認為,如果特朗普政府在對伊朗發動攻擊後提出誘人條件,例如大規模解除制裁或提供和平保證,伊朗仍有可能考慮做出讓步。
納賽爾說,伊朗也有可能選擇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這項條約是國際軍備控制的基石,它強制締約國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如果伊朗退出,世界將更難獲得有關德黑蘭核設施的信息。(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環球網、聯合早報)
【編輯:豐悅】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33287&channel=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