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位置:首页 > > 娛樂
香港故事|藏在泡泡瑪特裡的香港設計師們
发表时间:2025-06-30     阅读次数:     字体:【

香港新聞網6月29日電  尖沙咀K11藝術館泡泡瑪特門店的玻璃櫃前,深圳女孩小林手指劃過一排空蕩蕩的展示架。“Labubu全線斷貨”,她轉頭對記者苦笑,“我在網上‘秒殺’幾次都失敗,聽說香港補貨快,高鐵票就衝來了”。在她身旁,兩個中學生正搖晃盲盒包裝,聽聲辨款——這是玩家圈心照不宣的小技巧。

工作日的上午,泡泡瑪特店舖內有不少人專程前來“碰碰運氣”。(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延伸閱讀】

全球瘋搶Labubu背後的香港藝術家與商業奇蹟

這是記者走訪的第四家門店。從銅鑼灣希慎廣場到沙田新城市廣場,Labubu貨架無一例外地空著。當Labubu的九顆尖牙“咬開”全球潮玩市場時,人們記住了香港藝術家龍家昇(Kasing Lung)的名字。但在這場由泡泡瑪特掀起的熱潮中,還潛伏著一支低調卻頗具創造力的香港設計師隊伍——他們將香港獨有的文化基因融入潮玩世界,悄然重塑著全球年輕人的情感圖譜。

王信明與Molly

若說Labubu是泡泡瑪特海外征途的破冰者,那麼香港設計師王信明(Kenny Wong)筆下的Molly則是這艘潮玩巨輪最初的引擎——泡泡瑪特原本只是一間靈感來自香港“LOG-ON”的潮流雜貨店,創辦人王寧憑藉其敏銳的創新觸角,與王信明合作,成功掀起“盲盒熱”。

Molly是泡泡瑪特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Molly這個角色的靈感來自於一次慈善繪畫活動,當時王信明遇見了一位可愛的小女孩,並以小女孩為原型創作出這個擁有湖藍色大眼睛、嘟嘴表情的傲嬌小女孩形象。Molly於2006年誕生,並於2016年與泡泡瑪特達成獨家授權合作,成為該品牌首個成功的IP角色。

MEGA SPACE MOLLY 100%周年系列。(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Molly的成功密碼在於“無敘事的共鳴”——她沒有預設故事背景,卻能化身宇航員、芭蕾舞者、甚至《魷魚遊戲》中的詭譎玩偶。2025年Baby Molly推出全新“口袋朋友系列”,迷你尺寸與毛茸茸造型,被少女塞進牛仔褲口袋,成為Z世代的“隨身治癒夥伴”。

龍家昇與Labubu

Labubu之父、插畫家及玩具設計師龍家昇。(資料圖片)

當龍家昇在比利時工作室勾勒Labubu的尖牙時,他未曾預見這隻“醜萌精靈”會成為泰國粉絲接機儀式的主角,更被官方授予“神奇泰國體驗官”頭銜。1972年出生於香港的龍家昇,6歲隨父母移民荷蘭,卻始終保留著香港人的文化根脈。如今,他的創作征服了全球潮玩市場,也成為香港文化輸出的典範。

深圳泡泡瑪特門店內展示的Labubu公仔。(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精靈世界的設定源自我兒時的孤獨”,龍家昇曾接受採訪表示,初到荷蘭時,他靠繪本克服語言隔閡,美國作家莫里斯·桑達克的《野獸出沒的地方》成為他幻想世界的起點。當他將這段經歷融入2015年的《精靈三部曲》繪本時,Labubu還只是角落裡的配角。直到泡泡瑪特以“不修改草圖”的尊重簽下獨家協議,Labubu才迎來爆發——2024年系列營收狂飆726%至30.4億元,初代Labubu雕塑更在拍賣會以108萬元人民幣成交。

畢奇與Pucky

在泡泡瑪特的香港設計師作品中,Pucky的創作者是位神秘的存在。這位同樣來自香港的女性藝術家畢奇(Pucky),鮮少公開露面,卻以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裡的小精靈Puck為靈感,創造出夢幻與荒誕交融的平行宇宙。

Pucky這個角色靈感源自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裡的小精靈Puck。(資料圖片)

與Molly這個角色的“無故事”相反,Pucky天生帶著戲劇基因。畢奇筆下的精靈常頂著彩虹爆炸頭,身披蕨類植物,眼神狡黠卻透著憂傷。

記者最後來到海港城的泡泡瑪特門店。店員正忙著補貨,貨架上零星擺著幾個還未被搶購的盲盒。“最近每天開門前都會排長龍”,店員邊整理貨架邊說。這些由香港藝術家創造的角色承載的不只是創作者的想像,更是香港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基因——既本土又國際,既傳統又創新。(完)

【編輯:黃璇】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39400&channel=5532

 
上一篇:鑼鼓喧天潮劇起 香港區潮人聯會熱鬧慶回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