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15日電 百達攝影獎欣然揭曉第十一屆主題獎項“風暴”的入圍名單,十二位攝影藝術家以鏡頭捕捉時代驟變,入選本屆榮譽之列:
· 新井卓(Takashi Arai),“在百個太陽中曝光”(Exposed in a Hundred Suns),2011年至今
· 瑪莉娜·卡內維(Marina Caneve),“那是岩石還是雲?”(Are They Rocks or Clouds?),2015–2019年
· 湯姆·費希特(Tom Fecht),“夜光生物——光影之間”(Luciferines — Between Dog and Wolf),2015–2025年
· 巴拉茲·加爾迪(Balazs Gardi),“風暴”(The Storm),2020–2021年
· 羅伯托·烏爾卡亞(Roberto Huarcaya),“亞馬遜影像”(Amazogramas),2014年
· 阿爾弗雷多·哈爾(Alfredo Jaar),“終結”(The End),2025年
· 貝拉爾·哈立德(Belal Khaled),“手中有話”(Hands Tell Stories),2023–2024年
· 漢娜·莫迪(Hannah Modigh),“颶風季”(Hurricane Season),2012–2016年
· 博杜安·穆安達(Baudouin Mouanda),“四季天光”(Le ciel de saison),2020年
· 卡蜜兒·西曼(Camille Seaman),“巨雲”(The Big Cloud),2008–2014年
· 萊蒂西亞·范松(Laetitia Van?on),“向奧德薩致敬”(Tribute to Odesa),2022年
· 帕翠齊亞·澤拉諾(Patrizia Zelano),“威尼斯高水位”(Acqua Alta a Venezia),2019年
入圍名單於7月10日在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開幕週期間,於古羅馬劇場舉行的晚間放映活動中正式公布。

阿爾弗雷多·哈爾的“終結”記錄猶他州的大鹽湖,該地正因過度抽水而逐漸枯竭,被科學家形容為一顆“環境核彈”。(主辦方供圖)

瑪莉娜·卡內維的“那是岩石還是雲?”(主辦方供圖)
新井卓繞行與日本、美國及馬紹爾群島核歷史有關的紀念碑與遺址,拍攝數百張6x6釐米的銀版攝影,凝練出他所稱的“微型紀念碑”系列。瑪莉娜·卡內維的“那是岩石還是雲?”彷若一次時間的預演,試圖捕捉未來的災難輪廓,如同1966年重創意大利多羅米提山區的洪水與山崩再度降臨人間。湯姆·費希特聚焦“夜光生物”,這種冷水浮游生物正因海洋溫度上升而瀕危,當它們於洶湧的浪面遇上氧氣時,便會如星光閃爍,散發奇幻的生物螢光。巴拉茲·加爾迪的“風暴”紀錄了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於大選後遭遇襲擊的事件。羅伯托·烏爾卡亞以一張長達30米的感光紙,透過四道閃電的瞬間曝光,捕捉亞馬遜馬德雷迪奧斯河床上一株棕櫚靜臥的身影。阿爾弗雷多·哈爾的“終結”記錄猶他州的大鹽湖,該地正因過度抽水而逐漸枯竭,被科學家形容為一顆“環境核彈”,危機四伏。貝拉爾·哈立德的“手中有話”始於他在加薩納瑟醫院太平間外的帳篷中生活的時期——那是他家園被毀後的避難之所。他拍攝了一雙雙手,透過它們的傷痕、靜止與緊握生命的姿態,講述那些言語無法承載的故事。
漢娜·莫迪的“颶風季”描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人們的生活,捕捉出那懸而未爆的緊張狀態,以及那潛藏在表面平靜之下的不確定、恐懼與憤怒。博杜安·穆安達的作品將鏡頭帶回果剛布拉柴維爾於2020年疫情期間的洪水場景,並與當時的親歷者共同創作。卡蜜兒·西曼的作品記錄一種稱為“超級胞狀”的雷暴,這類風暴能產生葡萄柚大小的冰雹、壯觀的龍捲風,以及最大可達80千米寬、20千米高的雲層,足以遮蔽陽光,留下令人窒息的不祥靜寂。萊蒂西亞·范松的作品是她對烏克蘭奧德薩這座兼具戰略與象徵意義城市所展現之韌性與沉靜反抗精神的個人致敬。帕翠齊亞·澤拉諾則拍攝她在2019年威尼斯歷來最高水位之一期間,從洪水中搶救出的百科全書、科學論著與文學文本。
在談到本屆入圍名單時,百達攝影獎獨立評審團主席大衛·金爵士表示:“如今的地球比人類過往任何時刻都來得更加險峻。氣候災難的痕跡無處不在——烈焰、洪水、酷熱與乾旱,不僅奪走生命、造成傷痛,更摧毀基礎設施與脆弱珍稀的生態系統。地球的某些角落已不再適合人類居住,而種種跡象顯示,這樣的情況還將繼續蔓延。這場變遷帶來的經濟、社會與政治衝擊之深遠,難以言盡。在此背景下,百達攝影獎以‘風暴’為題,再無比這更貼切的時機了。
評審團罕見地收到如此大量兼具深度與藝術價值的提名作品。從中精選出十二位入圍者,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有太多傑出的攝影系列理應登上這份名單,但最終,我們選出這些以巧思與技藝回應這個時代各式風暴的藝術家。我相信,這也代表了評審團所有成員的心聲——我們無比期待九月齊聚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再次細賞這些風格多元、極具震撼力的藝術家作品,並共同選出本屆獎項得主。”
百達攝影獎由瑞士百達集團於2008年創立,是全球最具聲望的攝影與可持續發展獎項之一。該獎項由獨立秘書處與獨立評審團管理與執行,並設有顧問委員會,全程維持獨立運作。
每屆百達攝影獎皆以一項與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主題命名,透過攝影引發對當代環境與社會議題的思辨與對話。獎項採取提名制,提名網絡由超過350位遍布世界各地的提名人組成,其中不乏頂尖策展人、評論家與視覺藝術領域的重要人士,共同推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攝影創作者。評審團從提名名單中精選十二位入圍攝影師,評選標準涵蓋藝術性與攝影技術的卓越表現、構思與執行的原創性、作品與主題的緊密關聯,以及作品對可持續挑戰的深刻回應。入選系列亦須具備統一性與敘事張力,呈現出完整而生動的視覺語言。最終,評審團將從入圍名單中選出一位大獎得主,授予十萬瑞士法郎,以表彰其最深刻回應本屆主題的作品。(更多關於百達攝影獎的介紹及評選過程請參考)
第十一屆“風暴”主題的獲獎者將於9月25日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舉辦的展覽開幕式上隆重揭曉。隨後,展覽將巡迴至全球眾多重要城市,把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帶給更廣泛的國際觀眾。(完)
【編輯:黃璇】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54231&channel=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