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29日電 基孔肯雅熱近期在全球多個地區,包括香港臨近地區,錄得案例急升,引發廣泛關注。由於正值暑期,港人外遊意欲增加,有香港旅行社指出,內地疫情並無影響港人前往佛山等地遊玩的意欲,但強調團友有防範意識,會帶防蚊設備等,且相關行程大部分集中在市區、室內,鮮少會去樹木多、蚊子聚集的地方。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昨日(28日)指出,香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政府已採取多項應急準備,包括一旦出現確診個案,為審慎起見,病人會被安排到醫院,以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

圖源:政府新聞處
根據佛山衞生當局資訊,截至26日,佛山市已錄得超過4700宗個案,絕大部分個案在順德區,錄得4210宗,全部為輕症病例,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此外,廣東省其他城市近日亦出現確診個案。澳門方面,截至25日,錄得4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其中3名患者曾於潛伏期內到佛山市。
面對基孔肯雅熱的暴發,香港食玩假期董事長陳志華介紹,今年暑假,港人報佛山團的數目與往年相若,已有大約30個佛山團成團。他解釋,團友均有防範意識,且大部分行程安排在室內,比如茶樓、度假酒店、商場等。同時為防蚊患,旅行社也已向團友派發蚊怕水。
美麗華旅遊總經理李振庭接受香港新聞網記者訪問時也提到,市場反應不是很大,“因為現在是暑假,好多香港人都去廣東玩幾日”,基本上都會帶一些防蚊設備,例如蚊怕水等,也很少會去一些樹木多的地方,多數是在市區走一走、在酒店裡享受假期,因此暫時並無客人要求退團或改期等。
鑒於港人在暑期會頻繁外遊,香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為預防基孔肯亞熱在香港扎根,特區政府採取多項應急準備,包括提升檢測能力,據悉,中心會為香港公立及私家醫院的基孔肯雅熱懷疑病例進行檢測,亦已聯同醫院管理局進一步提升本地檢測能力,確保香港一旦出現暴發,懷疑個案可盡快進行化驗,以達致早發現、早診斷。
同時,安排無蚊環境接受治療。假如本地蚊子受到基孔肯亞熱病毒感染,便有機會在社區進一步擴散。當香港出現確診基孔肯雅熱個案,為審慎起見,病人會被安排到醫院,以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
藥物供應方面,政府正監察含退熱成分的藥物,例如撲熱息痛在香港的供應情況,並與供應商、香港製藥業及社區藥房組織保持緊密溝通聯繫。中心指有關藥物在香港整體供應維持穩定,市民不需要囤積有關藥物。
港口衞生科亦會為抵港人士進行體溫篩查,為發燒或出現相關病徵的旅客進行健康評估,並在有需要時轉介他們到醫院作出跟進。中心還會與航空公司和旅遊業界等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適時更新疾病資訊和健康建議。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表示,基孔肯雅熱並不會人傳人,主要透過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在香港普遍存在的白紋伊蚊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病人在發病後初期,尤其是在發燒期間,血液會帶有大量病毒,對蚊子具傳染性。如在傳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機會透過蚊子在本地進一步傳播。假如蚊患情況嚴重,甚至有機會導致大規模暴發。因此,及早識別受感染人士及防止他們在傳染期受蚊子叮咬,對預防本地傳播非常關鍵。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也相信,香港會有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強調快速診斷及隔離,是預防傳染病暴發的關鍵,若發現懷疑病例,應第一時間上報、檢測;確診者要採取防蚊隔離措施,最低限度隔離一周。

圖源:雲南疾控
中心亦建議市民使用含避蚊胺或其他有效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以有效防蚊,但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先仔細閱讀標籤說明;在進入可能被蚊叮的範圍前使用;塗在外露皮膚及衣服;孕婦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上限是30%,兒童則為10%(如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先塗防曬霜,再塗昆蟲驅避劑;遵照標籤說明,只於有需要時重複使用;以及除了避蚊胺之外,市面上亦有含其他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例如IR3535、埃卡瑞丁(亦稱派卡瑞丁)等。公眾使用任何昆蟲驅避劑時,應遵從產品標籤上的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
如香港市民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
據悉,香港在2016至2019年每年錄得介乎1至11宗個案,全部為外地傳入個案,由2020年至今,沒有錄得確診基孔肯雅熱的個案。(完)
【編輯:劉春】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66613&channel=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