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林草局11月2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6500萬畝,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雙縮減」,成功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為全球增綠貢獻最大的國家和防沙治沙國際典範。
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11月26日開幕。在首屆鏈博會清潔能源鏈、智能汽車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綠色農業鏈和供應鏈服務展區基礎上,本屆鏈博會新增了先進製造鏈展區。目前,來自6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700家展商已全部進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註冊觀展,近80個境外的高規格的采購商團將來參觀采購。
第二屆「良渚論壇」11月25日在浙江杭州開幕。來自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考古學家、作家、音樂家等300余名嘉賓聚焦文化遺產、文學、音樂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文明交流互鑒理論研究。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11月25日啟動2024至2025年度全線調水,按照水利部印發的水量調度計劃,本年度將分別向江蘇、安徽、山東調水5.27億立方米、0.46億立方米和7.88億立方米。
福建省漳州市農業農村局25日對外披露,繼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之後,該市再增兩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分別為南靖臺灣農民創業園、東山臺灣農民創業園。南靖臺灣農民創業園將致力打造閩臺農業產業交流合作示範區、鄉村振興與融合發展典範及閩臺鄉建鄉創示範區;東山臺灣農民創業園將致力打造閩臺漁業產業深度融合樣板區、兩岸休閑漁業示範點。
近日,第一屆海峽兩岸工程師論壇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多位嘉賓、工程科技界代表出席開幕式。論壇以「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突出科技合作,鼓勵兩岸工程師專家學者,特別是青年工程師為兩岸融合發展建言獻策,不斷深化兩岸在數字、海洋、生態、能源等領域的科技協同、融合發展。
閱讀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KNIX4gG1kq2MoiBJRMv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