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8日電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9月8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代表、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前往北京前見傳媒時表示,此次會期內容豐富,包括有18項法例審議,以及聽取13項報告,當中不少是香港的界別所關心。她亦曾致函中國海關總署,希望落實更多便利港人通關的細節。
李慧琼表示,現時兩地人流、車流非常頻繁,每年內地訪港旅客,根據她掌握的數字,去年已有4500萬,而港人在周末、節日也會到內地體驗和消費。她留意到國家早前公布,會在口岸實施大件和小件行李分開檢查的安排,希望可以爭取在不同口岸盡快逐步落實。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李慧琼早前也赴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她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此次閱兵規模較十年前更龐大,國家軍事力量明顯提升,反映國家整體實力一直在進步。她對自己能夠親身參與其中感到振奮。提到當年東江縱隊以簡陋武器抗敵,作出重大犧牲。如今軍備不斷進步,國家國際影響力和民眾的凝聚力大大提升,她對此也感到感動。
李慧琼建議香港學校的課程應有更多篇幅涵蓋近代史,加強抗戰歷史的內容,希望香港的年輕人了解國家從戰爭時較弱勢到現時強起來的艱辛歷程,並從歷史中學習“弱國就會被人欺負”的道理,明白要自強不息,為強國建設貢獻力量,才有和平時代和發展的條件。
她也期待有更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年輕人親歷其中,沉浸式體驗和認識歷史。特區政府已修繕不少抗日遺址,烏蛟騰和斬竹灣的抗日英烈紀念碑已獲納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名錄,也初步在地圖上標示出來,李慧琼希望有完整的地圖及VR配套,讓巿民、學生對抗戰歷史有更深刻的體會。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在同個節目中表示,過去中國缺乏軍事力量,被外國侵略割地,現在親身看過閱兵後,有感國家終成超級大國,對此感到激動。
劉兆佳認為,此次閱兵展示中國強大軍事實力,或令國際轉移靠攏中國,改變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平衡,對國際形勢及秩序帶來深遠影響。(完)
【編輯:劉春】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03542&channel=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