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位置:首页 > > 體育
以創造實踐保護中軸線文化青少年故宮話傳承
发表时间:2025-01-02     阅读次数:     字体:【

「我們製作了一個天壇的微縮模型,將我們的技術應用到模型上。透過對模型噴水,使用振動模擬台,模擬真實自然環境,看古建築的變動情況能否得到即時記錄和回饋。透過這個項目,我們感受到了科技對文物保育的重要角色。監測裝置的心得。

作為全國科技活動週重大科普示範活動,2024年度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吸引了一群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少年參與。 28日,他們中的部分代表來到故宮,圍繞著「中軸之韻:科技與文化的交響」主題,在中軸線上話中軸、談傳承。

在論壇「少年說」環節,來自六所學校的孩子們用各自的作品和創想,講述他們對北京中軸線的認知。

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的學生團隊研究了中軸線上的聲音。北端,鐘鼓樓的鼓聲雄渾有力,鐘聲餘韻悠長;「磨剪子嘞!」「冰糖葫蘆兒!」位於天安門廣場南端的正陽門,則記錄下城市的繁華。同學說,聲音像一本有聲的書,記錄下歲月的痕跡和歷史的故事。於是,他們“以聲為媒”,探尋中軸文化。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的同學在思考,如何讓中軸之美被更多人看見?他們的解決方案是VR眼鏡。如,利用VR眼鏡讓人「一鍵穿越」到故宮,他們抬眼就能眺望五鳳樓屋頂,甚至可以放大屋脊上的神獸,仔細觀察它們的形態。 「想想這份虛擬世界帶來的震撼,是不是就會讓人心潮澎湃?」同學們說。

用科技監測古樹體溫,北京市昌平區第二中學護樹小隊的學生透過一年半的記錄,得到古樹健康與體溫之間的規律。他們將中軸線上的古樹比喻成“活化石”,表示要用科學和智慧的力量,讓這些活態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其獨特的文化引領作用。 

論壇上,青少年們也和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文物修復專家閔俊嶸展開對話。閔俊嶸分享了故宮在文物修繕和數位化保護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也解答了孩子們的許多問題──現代科技設備對文物修復有哪些幫助?想從事文物保護工作該學什麼知識?青少年如何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活動最後,主辦方向青少年代表頒發了「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鑰」。少年們莊嚴宣誓,要用科技的智慧守護中軸的文化根脈。


 
上一篇:親子育兒|幼兒如何與動物友善相處
下一篇: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第28次年會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