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位置:首页 > > 體育
回到「校園」當創客
发表时间:2025-01-09     阅读次数:     字体:【

  蔣天儀團隊深入社區,免費為電動車提供電池檢測服務。

  周明月正在進行液流電池充放電測試。

  劉俊偉。

  北醒團隊的光達產品在京台高速上得到應用。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大學是創新的策源地,依托高校建設的留學人員創業園區是海歸孵化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整體創新創業服務中扮演重要角色。前不久,記者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留學人員創業園(簡稱「北航留創園」)、北京理工大學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簡稱「北理工留創業園」)採訪,背靠名校所能提供的平台通路與智力資源,這兩家高校留創園展現了突出的孵化能力。

  走,回國創業

  2014年回國創業,蔣天儀笑稱自己來自「清華中老年創業天團」。

  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完成大學部和研究生學業後赴美留學。畢業後,蔣天儀進入一家全球知名晶片公司工作,並參與組建了核心研發團隊。當時,市面上鮮有專門的資料安全產品,這讓蔣天儀和他的朋友看到了創業機會——成立一家保護重要資料資產的安全公司。

  「我們團隊幾名成員非常一致地決定回國註冊公司,把自己累積多年的產業經驗帶回國內,為國內的資料安全產業發展做點實事。」蔣天儀說。彼時,國內資料安全產業龐大的潛力市場正在打開,市場需求湧現、國家政策利好,讓蔣天儀團隊躍躍欲試、興奮不已。

  2014年,志翔科技在北京正式註冊成立。同年12月,「至安盾」發布,「清華中老年創業天團」帶來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無邊界」核心資料安全保護產品。

  在擁有眾多高新科技領域創業團隊的北航留創業園,像蔣天儀團隊這樣成員多數並未在北航求學的例子還有不少。園區憑藉著引才誠意和智力聚集優勢,最終贏得了團隊青睞。

  「一是因為北航留創園裡高新科技企業很多,這些企業很可能成為我們未來的潛在客戶。二是因為我們剛來的時候,園區就提供了包括房租減免在內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三是交通便利,同時,大學資源比較豐富,科研學術氛圍濃厚。

  隨著應用不斷迭代,志翔團隊發現除了資料安全之外,業務安全也令一些企業十分困擾,「至安盾」在保護資料的同時蒐集和累積的海量日誌,也可以用於業務風險的發現與管控。例如,幫助能源電力產業進行數智化轉型。

  根據蔣天儀介紹,電力產業目前已在全國基本實現智慧電錶計量,而智慧電錶會存在原生出廠計量誤差,以及自然環境差異、人為損壞等因素產生的計量誤差,這些基礎民生問題是社會普遍關注的,故障與計量偏離也會為電力企業帶來巨額經濟損失。蔣天儀團隊研發的失準分析技術和智慧負載分析技術就是為了攻破這個痛點。

  具體來看,失準技術可以對電力系統內的智慧化計量設備進行即時線上監測,並進行品質評估。此外,業界有「電力指紋辨識技術」之稱的負載分析技術,則能對家庭、工廠等室內具體用電設備的運作狀況做分析。 「通俗來說,知道了電是怎麼用、用在哪,是否存在異常,可以幫助電力企業對髮配電進行預測,或對社區等場景下的安全用電進行監測預警。現在這些產品已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落地應用。

  留創園見證團隊成長

  在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5號、位於北航校園東北角的世寧大廈,北航留創園主任翟彬見證了太多像志翔這樣的團隊一路成長、一路拼搏。為能進一步放開手腳協助創業團隊,北航留創業家主體近年來也正在進行一系列改制探索。

  2019年,北航留創園從純國營企業改制為國營企業聯合控股,改制後,園區的投資決策更具彈性。

  據翟彬介紹,依托北航的品牌資源,留創園成功融資6000多萬元,並設立了天使基金,用於支持入園團隊創業。 「幾年前,我們研發了一套雲端孵化系統,實現線上孵化服務,擴大了服務企業的範圍和數量。」透過一系列優化服務措施,園區有效化解了孵化器間激烈競爭所帶來的挑戰。

  線上雲端孵化平台提供三項核心服務:「成果+孵化」「投資+孵化」以及對留學生企業的服務。首先,「成果+孵化」主要針對北航青年教師的研究成果,透過建立青年教師成果庫,幫助計畫更好地完成孵化。其次,與一些傳統園區僅能提供場地和服務不同,「投資+孵化」體系使孵化器能直接對優質專案進行早期投資,並在專案後期退出,以實現資金的循環再投資。最後,針對留學生企業的服務包括智慧財產權、法律、人力資源等一系列基礎培訓,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服務體系。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北航留創園,記者見到了另一位海歸創業家李遠,他是北醒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與蔣天儀「前後腳」來到了世寧大廈。

  北醒,這家創辦於2015年的公司,主要業務是提供光達產品及解決方案,應用在智慧汽車、智慧交通、智慧工業感測等領域。目前,公司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不乏領域內多家知名企業。

  深耕光達9年,這支年輕團隊正經歷一場創業蝶變。

  2024年3月,北醒獲得廣汽光達定點,並與廣汽零件達成量產合作,對李遠來說是創業道路上的重要節點。

  從原理上看,光達是將一束光打到周圍物體上,再利用反射來辨識。線束越多勾勒出的物體輪廓越清晰。

  「不同應用情境下對光達的要求不同。例如,無人機在乎輕量化,家用機器人則更重視人的安全與使用效率,汽車則對品質、安全、使用效率等的一致性提出了極高要求。

  幾位創辦人都曾就讀於北京交通大學,為北醒團隊在交通領域創業奠定了基礎。他們較早抓住了光達應用於國內軌道交通的行業機會,並成為冬奧支線地鐵的雷射雷達供應商。時至今日,軌道運輸仍是李遠團隊重要的業務線。

  2024年3月,李遠團隊上線了為智慧交通場景量身打造的AD2-S-X3高性能光達,可廣泛應用於公路、民航、軌道運輸、航運及礦卡等多種場景。為了做好量產,李遠決定南下,在廣州與花都區合作共建智慧網聯產業鏈、生態圈。

  「近年來,國內的人工智慧發展速度非常快,倒逼我們進一步做好研發,同時,務必做好對自己產品的把控。」李遠坦言,「客戶有客戶的需求,研發有研發的困難”,包括供應商在內,也有自己一段時期內的性能極限。

  依託大學資源優勢

  在中關村南大街,中關村科學城腹地,北理工留創園新裝修後的辦公場地自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功能齊全的共享辦公空間,提升了進駐企業的辦公環境與體驗。

  2003年7月,北京理工大學及中關村管委會共同成立北理工留創園。如今,經過20幾個春秋,這裡已累積孵化留學人員企業330餘家,成為大學留創園中的示範園之一。

  根據北理工留創園主任王智超介紹,自2020年以來,園區服務團隊逐步整理並完善了四大類服務,包括基礎服務、專業服務、重點服務和特色服務。基礎服務旨在解決新創企業在資金、市場和資源對接等方面的需求,「專業服務涵蓋財稅、智慧財產權、法務等;重點服務則聚焦於投資、產業對接和資質規劃與項目申報,特別是幫助新創公司取得政府資金和市場資源;特色服務利用學校資源,為企業提供人才和技術對接。

  此外,北理工留創園團隊從2022年開始強化投融資服務,雖然起步較晚,但透過專業化的人員配置獲得了較高的市場認可度。園區也引進管家式服務概念,為每個企業配備專案經理,實現一站式服務,簡化企業與服務團隊的溝通流程,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戶滿意度。

  談到園區的未來發展,王智超表示,他們將積極回應國家政策,轉型為國際科創人才園,重點引進並培養海外高階人才。 「我們也將深化與學校的合作,將園區的人才引進工作融入學校整體計畫中,進一步發揮學校資源優勢。同時,持續提升服務能力,不斷優化服務內容,致力於打造一個更開放、更有效率的創新創業平台,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人才入駐,助力科技型企業成長與發展。

  北理工留創園開放的資源有學校的實驗平台及儀器設備,進駐企業也可在北理工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並使用體育館、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等配套建築。

  在業界分析師看來,與高等院校深度融合的留創園不僅是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種有效形式,也可與學校實現雙向互動。透過產學研協同,留創園反哺學校學科發展,助力人才培養與引進。

  2023年6月,泰瑞數創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劉俊偉獲得“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特別貢獻獎”,對於這家成立於2004年的“老牌”海歸企業來說,在創業行將20載的節點,這是肯定,更是激勵。

  從德國德勒斯登大學回國後,劉俊偉考察了多個園區,最後決定選擇北理工留創園。劉俊偉回憶,是時任北理工留創園主任鄭雲的誠意打動了他,彼時,考察的多個園區並未讓劉俊偉覺得滿意,他心底已經做好了重返德國的準備。

  與劉俊偉見面的隔天,鄭雲將他推薦給了時任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並專門帶著團隊一同拜訪。這一次,劉俊偉下了決心,他把團隊中的一名成員留在北京,一周時間內就完成了註冊手續,其他人則返回德國辦理離職手續,準備回國創業。

  留學報國,接續奮鬥

  作為國內較早進行數位孿生產品研發的團隊,說劉俊偉見證並參與了整個領域的發展變遷並不為過。 2004年前後,國內對數位孿生的概念認識還比較模糊,並不太清楚其應用邏輯,劉俊偉的創業開端並不順利。

  想闖出一片天地的青年絕不會輕言放棄。劉俊偉堅信,數位孿生在未來肯定有廣闊的應用空間,面對當前的市場空白,更需盡快搶佔先機。

  一方面,他帶領團隊穩紮穩打推進數位孿生核心模組研發;另一方面,不斷拓展技術應用場景,並讓更多人了解數位孿生。

  汶川地震中,國家測繪局希望泰瑞數創能將數位孿生技術用於抗震救災地圖繪製,劉俊偉立刻帶領團隊成立專班小組,加班加點以最快速度開發出“抗震救災綜合服務地理資訊平台” 。平台以遙感影像地圖為基礎,快速還原了災區的三維地形和救援環境,涵蓋51個極重和重災縣市區域。據了解,此平台在當時也支援三維地理環境快速瀏覽、災區相關資訊快速檢索、歷史影像對比、熱點資訊標註等功能,及時反映災區的地形地形及災情情況,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當抗震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劉俊偉團隊收到來自國家測繪局的感謝信時,他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留學報國」四個字的分量。

  「能為馳援汶川出一分力,這件事我們團隊無論什麼時候回想起來,都覺得無比驕傲。」劉俊偉說。而經此一役,他更確定了自己先前的判斷──要深耕技術,不斷打磨出精確度更高的數位孿生產品。

  有人創業已逾20載,有人則新進入場,期待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帶來更多高技術含量的新品。

  2023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拿到材料學博士學位的周明月,在北京創辦恆儲瑞能科技有限公司。

  這是一支專注於開發液流電池儲能係統的新創團隊,透過固液混合儲能技術讓能量密度得到較高提升。這種新型電池主要應用於電網側和分散式儲能,滿足了高安全性、低成本和長壽命的需求,會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基礎服務。

  團隊目前全職成員共8人,正在集中全部精力進行20千瓦時系統樣機的試運行測試,希望能讓技術「走出」實驗室。

  這支年輕的隊伍在2022年「春暉盃」大賽中獲得新能源與節能組優勝獎,由此邁出了創業第一步。也是在那場比賽中,他們得到了北理工留創園的關注,並成功吸引進駐。

  在不到兩年裡,做科研出身的周明月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認同轉變」。

  「與在像牙塔中做基於興趣的開發相比,創業需要更加關注產品如何實際應用、滿足客戶需求以及供應鏈的成本控制。此外,創業還涉及財務管理等諸多挑戰,對科學研究工作者來說,需要適應管理者的角色。在註重產品研發的同時,他們也意識到了市場拓展和顧客關係的重要性。

  如今,激烈的引才競爭對留創園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王智超透露,北理工留創園正積極進行轉型探索,以期以更具活力的營運模式服務進駐團隊。

  而在北航留創園,翟彬坦言,改製完成後,北航不再是大股東,留創園場地租金接近市場價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企業的吸引力。

  為此,園區聚焦北航的大學資源,支持師生創業,特別是具有海歸背景的老師。 「北航許多教師擁有海外經歷,這為留學生歸國創業提供了天然優勢。如今,儘管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園區引才也遭遇一定挑戰,但我們仍致力於服務在校老師,每年引進少量但品質高的海歸創業團隊,專注於提供高品質服務。

  隨著留創園的功能從簡單的孵化器轉向人才培育,優質園區對新創成長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或許,做好引才的第一步之後,如何持續深入做好育才、用才工作,會成為留創園「下半場比拼」的關鍵所在。 (孫亞慧)

閱讀原文;https://edu.gmw.cn/2025-01/09/content_37788286.htm

 
上一篇:4所大學獲會計專業學位教育品質A級認證!
下一篇:振興鄉村教育公益力量在行動